近日,同心县石狮管委会沙沿小学,迎来了一批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是同心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
期间,24名老干部代表同心县关工委,向同心县石狮中心学校捐助了637顶安全帽、141套校服、31双运动鞋。聚焦“全民抗疫”,退休老干部马宝给该校学生做了一场主题讲座。
马宝曾担任同心县石狮中心学校校长,对当地镇情十分了解。他以石狮管委会麻疙瘩村党支部书记马如其为例,以身边人说身边事,来阐释“地无分南北”的磅礴抗疫力量:今年2月下旬,马如其发动全村村民及当地两家企业,捐助牛羊肉、胡麻油、麻花等共计8万余元的食品,并驱车一千多公里送抵武汉,让宁夏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尝到了熟悉的家乡味道。
授课内容见人见事见思想,马宝讲得情真意切,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不时响起,现场氛围“燃”了起来。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观看了“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爱国教育不该‘无所谓’”等宣讲展板,由宣讲团携带而来供学生了解,内容均由宣讲团成员编撰而成。
活动结束后临近中午,他们没有留下用餐,乘坐大巴车匆匆离开。记者采访得知,每次外出讲座所产生的交通、食宿费用,均由同心县关工委自理。
2017年3月,同心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立。“‘五老’是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退休老同志。”同心县老干部局局长白金祥解释宣讲团命名由来,他们自发加入后,不断“燃烧”自己,结合同心县实际,讲党史、国史和家乡史。
宣讲团成立3年多,开展350场次主题讲座,走遍全县12个乡镇的37个重点中小学,受众学生6.7万人,县域实现全覆盖。此外,还捐赠各类生活学习物资300多万元。
目前,宣讲团由40名退休老干部组成,他们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76岁,最小的61岁。虽然个个年老体衰,但他们在讲座现场却是激情澎湃,总能让现场气氛“燃”起来。如今,宣讲团不仅活跃在县内各中小学校,还“名声在外”,获邀到银川等地开展各类主题讲座活动。
白金祥说,“宣讲团成立初期,也曾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只能主动上门“推销”,还处处遭到“排斥”。2018年7月的一天,宣讲团来到王团中学,请求允许他们入校红色教育。一番解释后,校方“勉强”腾出最后一节课。于是,宣讲团成员马希伟登上讲堂,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说到年仅16岁的小红军在路上被冻死时,情到深处。此时,年过花甲讲述人已是泪水涟涟,引得台下的学生也哭出了声……”
“哎!是我弄错了,原本以为你们就是弄个形式!”讲座结束后,原本“不咸不淡”的学校负责人,主动向宣讲团致歉。
以此为转折点,口口相传间,同心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打响了“知名度”,成为各中小学争相邀请的“座上宾”。最“火爆”的一次,36个宣讲团成员获邀来到一所学校后,分别进入36个班级同时开展主题各异的讲座。
“有时讲座太多,有些学校还排不上呢!”白金祥笑道。
谈及“五老”宣讲团“风生水起”的缘由,白金祥说,“同心县党委十分重视宣讲团在关爱未成年人群众中发挥的作用,对开展活动产生的差旅、食宿费用全部“埋单”,为宣讲团成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此外,同心县是一块红色热土,有着红军三个方面军的深深足迹,当地退休老干部们对党和国家怀有一份深沉的热爱之情。”
每次参加讲座,马希伟都会穿上洗得掉色的旧军服,或者是井冈山的“红军服”,“一身本色”来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是退伍军人,退伍不能褪色!”马希伟表示。每个月,马希伟都会拿出3000元钱,用以公益事业。近年来,他陆续捐资10余万元,资助家庭贫困学生。
为了确保宣讲内容生动准确,他阅读相关史料30余册,随身携带翻阅《党章》《法律知识读本》等书籍,学唱近50首红歌。马希伟表示,他会和宣讲团其他成员继续“燃烧”自己,发挥“余热”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