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举行的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活动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在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排行榜排名第10位,品牌价值超270亿元。作为一直致力于研究葡萄产业技术的我区著名专家,李玉鼎深感骄傲,他说自己50多年前和同事们在海原县引种第一株果树苗的时候,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要让塞上江南遍地果园,四溢芬芳。作为业界公认的世界上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贺兰山东麓产区的今天离不开李玉鼎等专家的无私付出。
李玉鼎出生于山东,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于1967年来到我区投身果业栽种技术行业。2002年退休后,李玉鼎退休不褪色,担任宁夏大学教授、宁夏葡萄产业协会专家组组长、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顾问。退休17年来,他一直从事葡萄栽培研究、技术推广和果树技术培训工作。如今,年近80的他仍然穿梭在田间地头,为果农排忧解难,为全区果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我喜欢下基层到老百姓中间,这不但增加了实践机会,而且能丰富知识,还能帮助果农和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就会去田间地头走走。”李玉鼎说,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不觉得累。
退休后的李玉鼎坚持为各地果农及技术人员培训授课,且每到一个培训基地,都会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果农,或者互加微信方便随时沟通。“我种的红提长势特别好,管理也没问题,但就是一直不结果,想请您来给看看。”几年前的夏天,李玉鼎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第二天,烈日炎炎,他到银川市金凤区植物园鲜食葡萄基地,戴上草帽在葡萄园仔细查看,汗流浃背却没有一声抱怨。根据多年经验,他很快得出结论:不结果是由于修剪错误导致。“你在冬剪时按酿酒葡萄的短梢剪法把花芽剪掉了。”他指出原因,向果农讲解了正确的冬剪方法,又亲自做了修剪示范。像这样的求助,李玉鼎经常遇到。
8月3日记者采访时,李玉鼎接到中宁太阳梁果农的电话,请他去看看温棚葡萄为什么成熟后没多久就蔫了。葡萄卖不出去,果农着急,李玉鼎次日约上宁夏农科院两位研究员一起去实地调查。“您打算干到什么时候,难道不累吗?”对于记者的疑问,李玉鼎笑着说:“只要身体允许,没有老年痴呆,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宁夏葡萄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有经验的学者建言献策。目前,李玉鼎研究的新课题是随着大气变暖,葡萄含糖量增加、含酸量减少,葡萄酒的质量下降,所以必须研究对策。“这涉及到未来宁夏酿酒葡萄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早做研究。最近,我和北方民族大学的宋长冰教授等人考察了罗山、下马关、彭阳、泾源、固原等地,也许不久的将来,这些地方就适宜种植酿酒葡萄了。”李玉鼎说。